中西方古代設計藝術美學,由于大都產生于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在一定的社會發展規律下,由于歷史認識的局限性,本質上都屬于古典主義美學范疇。但由于哲學基礎、歷史文化、民族審美的差異,設計藝術美學思想也具有不同的本質特征。
1.表現與再現
表現與再現通常被認為是中西方藝術的顯著差異,其中在繪畫中尤為明顯。同樣在設計藝術領域這種差異也表現很明顯。中國設計藝術強調表現,而西方重視再現。如中國的園林設計體現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身份和地位。中國園林的設計法無定式,追求“外師造化”,并不追求一山一水的準確度,采用散點透視,以人在其中游園的情趣為設計目的,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美。而西方的園林設計以幾何形的法國園林為代表,則采用焦點透視,具有理性主義特征。園林內充滿了理性的氣息,整齊一律,均衡對稱,具有明確的軸線引導,講究幾何圖形的規律,就是連花草樹木都修剪得整整齊齊。為一種人工的創造再現,強調人工美。造成這種審美特征的原因當然與我們上面所談的哲學思想分不開。中國強調“天人合一”,西方的古典藝術觀是“摹仿”。柏拉圖認為,藝術是對“理念世界的影子”即現實的摹仿,亞里斯多德認為,藝術是對自然的摹仿。
2.形式與整體功能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他們在想問題的時候腦子里面往往有一個制作圖式,即想象著匠人制造物品的樣子,然后用這個圖式的結構去比附他們要理解的對象,包括整個世界。這一制作圖式最典型的形態有兩個:一是柏拉圖的“原型—摹本”圖式,一是亞里士多德的“形式—質料”圖式。于是,柏拉圖所看到的世界就是原型和摹本外在分立的兩重天地,亞里士多德所看到的事物就是形式和質料內在復合的完整個體。而我們中國人理解世界的圖式是金-木-水-火-土-金不斷地循環,是“陰陽”太極,是八卦圖式。因而西方設計藝術美學追求固定的形式美,設計條理清晰,對具體的形要求極為嚴格,中國設計藝術重道輕器,追求有無相同,注重意境,氣韻以及整體的變化,和諧統一之美。這些在中西方的雕塑、建筑、家具、服飾等設計上都能體現這種差異。
聲明: 本文由( admin )原創編譯,轉載請保留鏈接: http://www.cn16888.net/23981/hxlwfb
近期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