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圖片標題

正確認識以人為本與我國古代民本思想的區別

分類:政治哲學發表, 論文資源庫 作者:hxr 評論:0 點擊: 1,252 次

民本思想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中源遠流長的珍貴歷史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產生可以追溯到早期國家的肇始期,它的內涵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豐富并有所衍變。“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突出體現了這一思想。

中國歷代統治者尤其是開國之君,一般說來,出于延續家天下的政治需要,或多或少地認識到自己和廣大民眾舟和水的關系,即所謂“君舟也,人水 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希望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和睦相處,努力要把自己精心打扮成清心寡欲、知人安民的明君賢主形象。但是,以階級剝削和壓迫為前提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決定了民本思想與社會現實的嚴重脫節或對立,決定了民本思想的實踐必然受到種種制約,最終成為一種無法根本實現的政治空想。

在中國歷史上,民本思想雖然沒有實現的條件,但在特定時期對警醒統治者、改善民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近代中國,“民惟邦本”這個思想命題被注入了新的理論內容,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思想武器。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批判地繼承歷史遺產,賦予民本思想以全新的理論內容。我們黨提出的以人為本,同歷史上的民本思想,既有一定的繼承關系,同時也存在本質的區別。

我國古代民本思想反映出古代一些進步的思想家、政治家在一定程度上對民眾疾苦的體察和對民眾力量的一種認知,包含著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性。但“民本”思想從來不是,也不可能是中國古代的思想主流。更何況,在中國封建社會,封建帝王把所謂“民本”主張只當作一種“馭民、治民”之術,是作為維護君主專制統治的手段而提出的,從來沒有也不可能真正做到“民本”。這種民本思想與我黨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著本質的不同。資產階級改良派和革命派對于如何實現“民權”雖然主張不同, 但他們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不了解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不相信人民群眾有當家作主的能力。只有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后,中國共 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才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聲明: 本文由( hxr )原創編譯,轉載請保留鏈接: http://www.cn16888.net/17239/hxlwfb

近期評論

    ?
    信用菠菜额度担保网-十大菠菜信誉网-十大菠菜担保网,完美世界辰东,辰东完美世界有声小说,择天记核心论文发表网 传奇私服网站 浙江衢州康医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房地产律师网 长春市金峰地热工程有限公司 www.lixinexpo.com 抚顺弘德工艺品有限公司 郑州公司注册 深圳公司注册合泰企业 嘉兴三赢财务咨询有限公司 www.daizhouwang.com 化工机械网 蜀道通物流 抚顺弘德工艺品有限公司 郑州代理公司注册 手机中国论坛